歡迎您來到山野賣客! 免費註冊

為什麼會覺得冷?

山野賣客 發表於 2011-10-07 分類:雜七雜八 0 個評論 1302次瀏覽

寒冷感覺的來源:風速、標高、濕度

想要舒適安全地享受每趟戶外旅程,除了事前妥善的規劃準備以外,穿對衣服也是一大關鍵!正確的穿著可以讓你少流點汗,多保留一些體力和熱量,也不怕突然颳起的冷風和驟降的冰雪,自然可以玩得更加輕鬆愉快;相反的,不恰當的穿著伴隨而來的溼冷、悶熱、沉重感……,不僅加速體力消耗,在極端的氣候環境下甚至可能造成肢體傷害和生命危險。為了避免這些意外的發生,想要從事戶外活動的朋友便必要先對戶外服飾建立基本的認識,接著了解穿搭的概念和活用原則,之後就輪到各位走出戶外親身體驗,建立出一套屬於自己的穿衣哲學。

  人類對外在大氣環境的溫度變化,主要依賴皮膚感覺。當身處在無風環境中,皮膚表層的空氣會被體溫加熱,形成一層接近體溫的氣層,不會直接感到大氣的實際溫度。但空氣流
動形成風時,則將人體四周形成的氣層吹散,此時皮膚就會直接接觸環境溫度,且必須不斷產生熱源,維持體表的溫度。因此當風持續不停的吹襲,會使皮膚溫度急速下降而產生很冷的感覺,就是所謂的「風寒效應」。長時間的風寒效應會造成體內溫度迅速下降,產生失溫凍傷的危險。如氣溫攝氏五度的狀況,當風速達到三○公里/小時,人體皮膚會感到像在攝氏○度的環境中。

  除了風寒效應,另外一個讓人感覺到寒冷的因子,就是氣溫隨著海拔高度增加而逐漸遞減。據科學統計,海拔高度每上升一百公尺,氣溫平均下降攝氏○.六五度,所以平地氣溫
為十五度時,若在海拔高度三千公尺的高山,溫度則會降到接近零下五度;因此海拔高度與氣溫呈現反比。並且高度越高,氣流的活動往往越旺盛,因此風速也越快,而兩相交互作用,便使得寒冷感更強。

  此外,潮濕也會對體感溫度造成影響。濡溼的衣物接觸在皮膚表面,令體表的溫度被溼氣所吸收,因此人體必須耗費更多熱能,而吸收熱量的水分,又形成溼氣蒸發,再將熱量帶
走,於是這當中吸收的熱量,會造成體內更多熱能散失。

失溫的狀態與保溫原理

若無法維持體溫,將會引起一連串的生理反應,如先是感覺到極度寒冷,並產生劇烈且無法控制的顫抖(即俗稱的打寒顫);然後開始言語含糊不清、反應遲鈍,再逐漸脈搏減緩、失去意識,然後會發生休克、凍傷,乃至於死亡等狀況。因此,在山區或溫、寒帶秋冬季發生迷路情形時,應做到以下六項行為。

★ 尋找避風處躲避
尋找山凹、洞穴,或以天幕、地布、天然材料(如樹枝、葉、幹等)搭架臨時避難處,以減少淋雨或風寒效應的傷害。
★ 穿著防風衣物
防風衣物不可離身,並將身體蜷曲,以減少暴露在空氣中的面積,尤其肢體末梢(如手腳趾)的保暖更要注意。
★ 避免穿著潮濕衣物
潮濕衣物不但使體表感覺寒冷,水分蒸發時也會耗費大量體熱。穿著溼衣在行進間,由於運動不斷產生熱能,還不會有立即失溫的危險。但到達營地後,在體力過耗的狀態下,須
立刻將潮濕衣物換去,才能避免失溫。
★ 補充熱食增加身體熱量來源
寒冬保溫除了避免體熱流失外,適當補充熱量也很重要。可使用熱湯、熱飲或食物補充熱量,也可使用熱水袋或熱水瓶直接從體外溫暖肌膚,並避免凍傷。
★ 選擇適當的保溫層
保溫層依照厚度及材質,可達到不同的保溫效果。
★ 適當活動以產生熱源
抵達營地後,很容易因停止活動,使體溫急速降低,造成寒冷感。可在入睡前適度活動筋骨,促進血液循環,使手足四肢感到溫暖,並利於體表四周形成保暖氣層。

文章評論

暫時還沒有任何用戶評論

請在這裡發表你的評論

用戶名: 匿名用戶

評價等級: